诗意中国27西游记勇敢不是不害怕,

缺铜引发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7/5939663.html

作者:叶寒主播:路一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历尽千重罪,炼就不死心”,有人说,当有一天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取经的路为什么要一步一步走,因为每一步都是历练。取经的路,也是人生的路;渡劫,也是在度自己。

01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少年时看《西游记》,最喜欢的人物总是孙悟空,神通广大,兀傲不羁,可以下地府,可以上南天,仿佛天地间再没有什么能拘禁着他。

孙悟空是少年人最热烈的梦,因为他那样勇敢,那样无所畏惧。

最不喜的人往往是唐僧。

他似乎没有什么能耐,却偏偏当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和卷帘大将沙僧的师父;他软弱怯懦,一旦遇到妖怪,总是吓得动弹不得;他偏执而是非不分,尤其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里,他的做法既让大徒弟孙悟空寒心,也让电视机前的我们不平。

待到我们慢慢长大,终于走入社会,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后,才终于明白:原来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才终于懂得:为什么观音要派这样一个性格怯懦又没有神通法术的和尚,作为西天取经的统领。

因为唯有唐僧,是心智最坚定的那个。他的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去西天取经。为此,哪怕西方长路迢迢,哪怕前方云遮雾绕。

取经之路远达十万八千里,历经十四个寒暑,更有妖魔横行、劫难重重。一路之上,忍饥挨饿、餐风露宿自不必说,更大的考验是苦其心志。

在种种磨难前,猪八戒心志经常左右摇摆,时不时就吵着要分家散伙,回高老庄;沙僧虽忠厚老实,在这种时刻却也常常被动参与,没有自己的立场;即便是孙悟空,也偶尔有过回花果山,继续做他山大王的念头。

唯有唐僧,虽是脆弱的凡人躯体,却从未想过动摇。

在太宗皇帝面前,他发下誓愿: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途径熊熊燃烧的火焰山时,猪八戒建议他:“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唐僧问:“哪方无火?”

八戒答:“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唐僧又问:“哪方有经?”

八戒答:“西方有经。”

唐僧坚定地说:“我只要往有经处去哩!”

哪怕是野火焚烧

哪怕是冰雪覆盖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86版《西游记》里,一遍遍吟唱着的,是取经之路的千难百阻,也是唐僧九死不悔的坚定信念。

我们都只是寻常人,没有变化神通,面对磨难时,我们也可能会如唐僧般胆战心惊。可他教会我们的是:

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哪怕内心怎样害怕,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02

生命中最珍贵的,是精神的自由

细数百回本《西游记》,回目中出现“心猿”一词的共有17回,提到“心”字的则多达30次。可见整部《西游记》便是“一部阐发心性之学的‘寓言’”,而孙悟空则是“心猿”的具体象征者。

作者吴承恩主要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恰逢王阳明心学大行其道、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王阳明以“心”为一切行为的主宰,一定程度了破除了程朱理学对人身心的束缚,推动了个性解放思潮。

而《西游记》也便无可避免地烙下了这种思潮的印记,尤其在书中主角孙悟空身上,他的反抗意识,他的自由精神,均是天性使然。

他由仙石化成,是自然的儿子,天真地秀,日月精华,风霜雨露,一道滋养哺育着他。

此时作为石猴的他,每日混迹于群猴之间,“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天真无邪,率性而为,享受着原始状态的自由。

在孙悟空心中,花果山是自由的乐土,因为它容忍一只猴的本性。

后来孙悟空慢慢长大了,可他身边的家人却老了、死了。他突然意识到,他仍是不自由的,掌控他生死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祗。

于是他要抗争,要反抗,为着自由,为着把握自己的命运。

他去龙宫,下地府,踏南天,碎凌霄,他以一人之力要去同万千神佛抗争,他怎么斗得赢?

他最终失败了,为了狂放率直的个性,为了自由,他付出了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代价,扛起了护送取经人、经受西天路上千难百阻的使命。

可即便如此,他人格上的自由自在从来不曾消失。

他从来不知道世间礼法为何物,也从来不畏惧权势者的压迫,嬉笑怒骂,言行无忌。

他骂礼法的维护者——玉帝为“老儿”;他骂道教的象征者——太上老君的仙丹“虚多实少”,是骗人的东西;他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即便是面对西天神佛之首——如来,他亦是无所惧怕,直斥其是“妖精的外甥”。

他蔑视偶像,调侃权威,因而心性自在,无拘无束。

而头上的紧箍儿,则是对他精神自由的最大束缚,他拼了命地要去摆脱它。西行路上,他多次提出要褪去紧箍儿,“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功成圆满之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可他最关心的并不是封号,他对唐僧说:“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褪下来打个粉碎,切莫叫那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他珍惜自我精神的自由,并且要所有人都不再受精神枷锁。小说直称孙悟空为“心猿”,“心猿”正是自由的性灵,是永不妥协的反抗,是勇敢无畏的斗争。

《西游记》提出了一个严肃而重大的生命问题:人何以成为人?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诞生那一刻起,人类所有的努力都在打碎“枷锁”,走向“自由”。

其本质就是一个从野性的自由(孙悟空的花果山)到戴枷锁的自由(孙悟空西天取经)再到真正的自由(孙悟空成“斗战胜佛”,取下紧箍儿)的升华过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珍视的东西,比如生命,比如爱情,比如信仰,而自由是这一切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享有精神的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去爱生命中的一切。

03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西游记》中,妖魔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魔,比如那些想吃唐僧肉的精怪;一类是内在魔,即心魔,是取经人所应摒弃的内心的种种欲望。

但实际上,外在魔也是“心魔”的人格化,《西游记》所讲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如何去除心魔、如何战胜自己的故事。

唐僧行至法门寺时,曾对众寺僧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只要心中生出邪念,就会引来种种魔障;灭掉心中欲望,种种魔障也就无处可入。

要制服外界的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要战胜别人,必得先战胜自己。

唐僧亦圣亦凡,他既是金蝉子转世,又是肉眼凡胎的凡人。因此,他有凡人的种种欲望与烦恼。他慈悲而愚氓,坚定也脆弱,以致常常分辨不清人与妖。

他拜佛心重,总盼着能早些到达灵山,求回真经,向唐王复命。因此堕入“心忙”、“心虔”,招来种种磨难。

如小雷音寺一难,师徒一进殿门,悟空就发现有妖气,劝唐僧不要擅入。可唐僧向佛心切,说:“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耽搁了我来意。”

心魔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全然不辨真假。

孙悟空的放纵,任性而为,争强好斗,傲慢嗜杀,也是心魔。如他几次因杀死贼寇,被师父怪罪;观音院因好胜心起,与众僧人斗富,拿出唐僧的锦澜袈裟,招来黑熊精;五庄观,因偷人参果被辱,一时气盛推倒人参果树,师徒遭殃。

至于猪八戒的“人欲”至上,贪吃好色,胆小吝啬,沉溺于世俗享受中,不可自拔。即便最后成了正果,心魔仍然不能根除,只得了净坛使者的称号,无法成佛。

而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他们亦是世俗欲望的人格化,或贪财,或贪权,或贪情与色,或贪长生,或贪名,贪吃。

比如白骨精幻化成的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人的情、爱、欲;金角、银角大王,代表金钱;七个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蝎子精代表美色......

心魔既消,灵山便在眼前。便如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明”,意思是说:能够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才算得上是种高明;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西游记》是什么呢?是一只猴子寻觅自由,是一个和尚践行信仰,是一群人战胜自我......

也许没有答案,便是最好的答案!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参考文献

孟湘王苏生.《西游记》宗教超越主题之透析

张原嘉都业恒.浅析《西游记》中所体现的“魔”

本文首发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音频版由FM.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汇编制作播出。美文拾遗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诗词世界”所有。

“诗意中国”往期经典回顾

01

“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02

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

03

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

04

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05

古人“高考”那些事儿:漫漫科举路

06

在古代,怎样才能高中状元?

07

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08

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

09

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10

屠呦呦: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11

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12

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13

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14

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5

毕业季:青春散场,要笑着说再见16

纳兰容若:一生太短,一瞬好长17

古龙:酒与寂寞,懂得的人才会懂18

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19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20

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1

《楚辞》的力量:虽九死其犹未悔22

小暑:藏伏,是一种人生智慧23

唐妆之美,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24

古琴:泠泠七弦,诉尽人世沧桑25

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你若喜欢本文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kh/9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