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红十字会举办ldquo四个10

9月29日,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精神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在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举办上海市红十字系统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表彰暨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

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程国樑致辞

活动中,“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风信子”脑卒中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以及“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上海市红十字医疗急救中心的刘轶获颁“四个”先进典型荣誉奖牌。获得荣誉的单位及个人当天还以情景展示、朗诵、手鼓表演、沙画不同形式展现了志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果。

市精神文明办副主任蔡伟民(左)为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主任包童斌颁发“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奖牌

市民政局副局长方文进(左)医院副院长赵李克颁发“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牌

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左)为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代表颁发“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牌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左)向市红十字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钱文雄颁发刘轶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奖牌

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和医疗队进行了现场演练,在模拟野外救援环境下,8名救援队队员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54平方米的应急帐篷搭建和救援医疗设备放置任务,医疗队仅用7分钟就为伤者完成野外救援并送进应急帐篷进行后续治疗。同时,“流水线上的爱”救灾物资装填志愿服务项目和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的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

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搭建54平方米的应急帐篷

红十字应急救援医疗队为伤者进行野外救援

志愿者为参观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的观众进行讲解

据了解,红十字会作为世界三大国际组织,“志愿服务”是其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上海市红十字会按专业、分领域、围绕红十字工作核心内容,统一部署,以“博爱申城”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工作为抓手,通过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工作和信息平台管理工作,连续3年鼓励各级红十字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从最初的15个扩大至40个,服务对象从2万5千多人增加至12万7千多人,参与志愿者人数也从1千5百多增加至3万4千多,期间打造诸多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和事迹,共表彰了“上海市星级志愿者”名和45个优秀项目。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边晓参加表彰活动并讲话

市红十字会、市精神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团市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区红十字会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市各个条线的红十字志愿者余人参加了活动。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

主持人对黄浦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春玲,小东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包童斌、志愿者和受助者代表进行微采访

志愿东门,用爱筑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同时也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志愿之城,引领着人们迈向更美好生活。此次被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入选的黄浦区小东门街道是具有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发源地之一,也是上海新一轮浦江两岸一体化开发和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点建设区域,以博爱和行动温暖着老城厢,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红十字始终把群众的需求和安全放在心尖。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上海市“风信子”脑卒中健康志愿服务项目

医院脑卒中康复者在志愿者指挥下进行手鼓表演

忘记过去的悲伤,开始崭新的爱。上海市“风信子”脑卒中健康志愿服务是以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关怀、康复、预防为服务出发点,通过人道关怀、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建立社会互助体系,以实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合理用药、用药依从性的提高这一具体目标,从而改善脑卒中防治效果,践行红十字“改善生命、促进健康”的精神。从年创立至今,已开展社区宣传10场覆盖周边居民近0名;病房探访住院卒中患者多名;病友俱乐部和手鼓队活动近50场,康复期卒中患者近人次;持续为多名卒中患者及家属提供线上咨询及健康知识的宣传。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

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代表情景朗诵

点燃生命的希望。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年的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服务组织。21年来,俱乐部累计服务人数超过20万人,协助中华骨髓库上海市分库征募入库人数超过15万人,每年安排志愿服务总量超过场次。医院、医院、医院合作,创立“爱心小屋”“阳光小屋”服务品牌,并在捐献者和志愿者们的不断付出中,俱乐部见证着生命的延续,传播着希望的种子,更欣喜地看到更多人主动入库并成为新一代志愿者,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上海市红十字医疗急救中心刘轶

红十字志愿者讲述刘轶的感人事迹

肩负使命,与时赛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援鄂转运救护车队队长的刘轶始终坚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中华民族精神。未和亲人告别,放下儿女情长,赶赴武汉,承接新冠患者转运工作。整整40天,穿梭在协和、同济、金银谭、雷神山、火神山以及各个方舱之间,带领8名队员共完成转运名患者。刘轶,作为抗疫司机的缩影、全体抗疫司机的代表,在武汉这座城市最危险的时候逆行武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守护了这座城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pf/5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