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微报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图片制作:王海沣
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作者:杨美红
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
教授化学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众所周知,北方冬天寒冷,夏季干旱,为什么好多植物还能在北方生存?
一、植物抗寒性包括抗冷性和抗冻性。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冷害,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叫抗冷性。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冻害,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叫抗冻性。植物的耐寒性,是指当环境温度降低的时候,植物具有防止自身细胞因低温而结冰(被冻伤、冻死)的能力。
在地球上,不论是怎样的严寒条件下,都可以找到植物。如西伯利亚冬天温度会下降到-70℃,仍有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植物的耐寒性与越冬严寒条件之间有机联系,所形成的多种多样适应形式,的确使我们感到万分惊奇。其耐寒原因为:
(一)植物体组分中约85%~90%为糖类,还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有机酸类、萜烯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植物体细胞中的许多可溶物(氨基酸、糖等)好像植物的“智能”结构,当植物生长的环境温度发生较大改变时,它们能够感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细胞液可以看作是一种稀溶液,当外界气温降低时,植物体细胞中糖类等可溶性物质浓度增大;同时,植物体通过一定的机制,选择性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盐,细胞液的无机盐的浓度也在增大,使得植物体细胞凝固点降低,低于0℃,从而使植物在0℃以下不会结冰,表现出一定的抗寒性,仍保持生命力。
(二)还有的植物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条件,安全渡过寒冷的冬季。例如:果树花芽的越冬,主要靠的是花芽内部含水量的变化。当气温下降时,花芽迅速排出内部的水,使芽内的汁液达到高度渡缩的程度,使得它在严寒时也不会结冰,即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时,花芽内细胞仍能安然无恙,才能使来年花开满树,结出丰收的果实。
不少植物都是很耐寒的,如惠兰、郁金香、风车茉莉、紫藤、风信子、凌霄花、月季花等。
雪松(耐寒植物)
二、植物的抗旱性是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繁殖或生存,以及在干旱解除后迅速恢复生长的能力。其耐旱原因有:
(一)形态结构的特性。耐旱植物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温的作用。
(二)生理特性。耐旱植物在干旱季节可以休眠,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气温升高时,植物体通过一定的机制,选择性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盐,同时提高有机物如糖、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等的浓度来提高自身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使得蒸气压下降,蒸发量减少。
仙人掌(耐旱植物)
(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