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治疗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前段时间一直在听书,电视看得比较少。最近看很多网友各种安利这部《人世间》,都说特别好看。所以最终没忍住,还是入坑了。
该剧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
地点是虚构的一个叫江辽省吉春市的北方城市,有一个叫“光字片”平民区。这部剧就从60年代末上山下乡开始,讲述了姓周的一家人和他们身边的人近50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故事里周家父亲严厉,母亲慈爱。兄妹三人:一个从政最终成为了市委书记;一个教书成为了大学教授;一个初中没毕业从事底层工作但最孝顺,陪在父母身边。虽然他们人生路线不同,但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家教,都是正直阳光的人。
故事开头父亲就告诉他们,光字片街道的命名是来源于儒家的“五常”--忠、义、礼、智、信。这是中华国学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想这大概也是作者想通过这部作品传递的核心思想吧!
看完故事,感觉虽然对一些干部形象设定可能被美化了,但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还是很真实,非常接地气。尤其是在东北生活过的普通老百姓,看这个故事很容易产生共鸣。
那我就挑几个普通老百姓生活里感触最深的点聊聊吧!
首先聊聊“六小君子”的友谊:
开始时,他们都是住在“光子片”的工友,同苦共难。他们友谊很单纯,互帮互助,每年初三都要一起聚。感觉特别美好。
但渐渐地生活状态开始分化:有的人上了大学,有的人工作得越来越好,而有的人却失了业。伴随着状态的分化,他们这段友谊也开始变了味。
“对于朋友:希望你过得好,但又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或许这就是人性。
所以一些人对于上了大学的朋友就开始疏远,对于秉昆获得编制开始冷嘲热讽。
同时他们也真实演绎了什么叫“斗米恩,升米仇”。
国庆和赶超两家人开始白住秉昆的房子时是感激的。但是当秉昆要搬回自己房子来住时,国庆媳妇顿时换了副嘴脸,就好像秉昆亏欠了他们似的,逼着秉昆给国庆找工作。赶超媳妇更是在白住了多年人家房子后,直接张口要房子。
通常我们都歌颂友谊的美好,但最终也无法回避其中的现实问题。
朋友间帮忙的底线是什么?什么事情能帮,什么事不能帮?帮的话,怎么帮?在面对友谊时,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上面的困扰。怎么解决,或许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不同的答案。
其次想聊聊乔春燕:
故事前半段,我好喜欢这个角色。她很务实,能把为人修脚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对于工作的起起落落也能坦然面对。热情、泼辣、仗义,大大方方追求爱情,不管哪个姐们儿遇到问题她都帮出头,整个就是“东北虎妞”。她是所有姐们儿的主心骨,也是这帮朋友的粘合剂。同时她也是这帮平民朋友中脑子最灵活,日子过得最好的。
但是后来她渐渐变了,她为了挣钱默认了洗浴中心总经理的犯罪行为,她在知道小龚叔叔受贿后去敲诈他,她在周秉昆借钱时找理由推脱,她看到郑娟把房子给了生活困难的于虹后心理失衡。以至于最后夫妻俩诬告周秉昆的大哥,毁掉了跟秉昆多年的情谊。
对于乔春燕,我最大的感受是:人会变,才是人世间的真相。
对于这种人,我感觉自己做不到故事结尾周秉昆的大度,能主动谅解。或许渐渐疏远这种人,就是我对曾经的友谊最大的尊重了!
最后聊聊周秉昆和郑娟这对夫妻:
他们就像我们身边普通的老百姓一样: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最大的人生理想。
但理想哪能那么容易实现?母亲植物人、被四人帮整、买房被坑、中年丧子、失手伤人入狱等等,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这两个普通又善良的人。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乐观,最终一次次顽强地挺了过来,相偕到了晚年。
看到他们,让我想到《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过日子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这些问题。
每每在刷朋友圈时,常常暗暗羡慕:为什么别人生活都是吃喝玩乐,岁月静好?
看完这个故事,开始有些释然:或许岁月静好太难得,所以才要多晒晒。
结语:
随着故事结束,自己也像是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50年。
这50年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好人未必命运圆满,但这崎岖坎坷的人世间,终究值得。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