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家都有一种共识:有格局的教育,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赋予其生命的宽度。而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正是帮助孩子感知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多样性存在。孩子能从自然中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知道地球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生物,而是许多物种共生共养、互摄共存的一种生命样态。孩子从身边的大自然开始认知,心灵上会有很奇特的满足感。
在河南林州参加第二届全国研学大会,会上有位自然学家分享了他自己成长的经历。他说,安徒生是他最喜欢的一位童话作家,安徒生最感动他的地方,是童话故事的每处角落,都有一些植物静默无言地生长在那里,比如柳树、接骨木、枞树,草本中有大蓟、矢车菊、风信子、牛蒡等等,这些树和花有时是主角,讲人的情感和故事,更多时候却藏在背景中,但没有它们,故事就会失去很多令人感喟的遐想。
他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只能感知到这些绿意纷繁的场景,给他带来的阅读之愉悦,等他成年,才开始意识到,安徒生作为一个诗性的作家,他之所以能打动儿童,同时也能激荡所有成年人内心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文字间流露出的,其对自然物种的敏感和表现力。
植物可能是陪伴人类时间最漫长的一种存在,植物本身能带给人的情感迁移,无论是作为生命力的鼓舞,还是作为我们孤独内心的镜像,植物给我们的投射,都比我们实际了解的都多。
都昌县人之初幼儿园的一位家长曾带着孩子来郎君山生态体验园参加亲子活动,她在朋友圈写到:在植物多样性体验区,他们看到了野生蓝莓、红针果,看到盛开的各色各样的野山花,看到了很少见的十几种青苔,认识植物这件事带给她和孩子的愉悦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她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