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单位大院自然观察笔记2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m.39.net/pf/a_5779537.html

上周的自然观察笔记发出以后,虽然阅读量跟预料的一样,比平常文章要少,不过在我们单位还挺多人看的,主管大院绿化工作的领导还特意发了一份去年改造大院植被时统计的数据给我,文档里统计了42种植物余株,当然长药八宝就占据了株,文档里有一些没有统计的,加上的话大概院内园艺物种应该在50种左右,野草的种类今年观察下来看能不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数目。

上周周末北京连续两天的雨雪天气给植物们带来了及时的水分,加上这周工人开始进行园林管理,松了土,也加强了浇水频率,院儿里土地明显湿润许多。周一来上班的时候看到牡丹的防冻覆膜布已经去掉了,正好赢得了淋雨的机会。

可以看到牡丹的叶芽已经快要展开。

这片位于大院核心区的长条形园圃(标红处)可称牡丹芍药园,这里种植了30多株牡丹和40多株芍药。

牡丹和芍药同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很多人也表示难以区分,但其实冬天是最容易区分这两种植物的。牡丹芍药都是多年生,但牡丹的木质茎在冬天不会死去,春天叶芽直接在茎上萌发。而芍药则为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在北方冬天地面茎叶会枯萎,来年春天新芽会从地面直接萌出。当春末夏初芍药牡丹相继开放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芍药的草本枝干和牡丹的木质枝干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牡丹芍药园里,还种植了3棵木槿,如今也已萌芽,但不少去年干枯的蒴果还留在枝头,里面的种子自然都飞散而去——木槿的种子被长绒毛,真是飞散。

L型的牡丹芍药园的另一头种植了20余株绣球,应是无尽夏品种。无尽夏是近年国内最受欢迎的绣球品种,原本我看这个名字以为是日本产的园艺品种,但一查资料发现是美国培育的品种,直译自它的英语园艺名ForeverSummer、EndlessSummer,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最大的特点——花期长。它比普通的绣球花期要长2个多月,几乎可以从春末一直开到秋初。

无尽夏的花色根据土壤酸碱度呈现蓝色、红色、紫色不同的色彩。本周大院里的植株已经开始萌芽。查资料说无尽夏的花芽早春萌发,继续观察一下最早萌出的这些到底是叶芽还是花芽。

在牡丹芍药区以及对过食堂门口看到园地有几棵新栽种的植物,目前的状态我实在难以辨认品种,等发芽再认吧。

离开院落中心区域拐到东北区域,这一片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几棵高大的雪松冠幅很大,在夏季几乎遮挡整片区域,在我们这个小院子的小环境里应该是夏季最凉快的区域。道路两侧有十余株樱花,灌木和覆地草本丰富,两棵蜡梅也在这一片的北侧墙角。该区域的整个生物环境还算是很有层次的。

雪松下分两块草地,我记得以前是以玉簪覆地,如果做好区域设计,耐阴的玉簪其实也是蛮好的选择。这周后勤工人在园区内进行了松土的工作,靠南这块草地上划拉出一条S形的裸露地带,看上去应该是一个球根植物或宿根植物的花境,等萌芽以后就水落石出了。在我想象里,这里蛮适合种植一些春季开花的球根的,除了常见的郁金香洋水仙风信子番红花外,再搭配一些唐菖蒲雪滴花冬菟葵啥的再美不过了。

这是雪松下靠北的另一块草地,新近种了一棵小叶黄杨目前正在萌芽。小叶黄杨经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公园和街头,它们常被修剪得方方正正做道边树篱,或者被修剪成一个一个的圆球,我局大院这棵多少还保持着自然的状态,我觉得比那些“工具树”好看多了。

不过我局大院儿里有好几种类似的行道树篱品种,冬青卫矛、小叶黄杨、日本黄杨(园艺品种名好像叫北海道黄杨)等,北京公园街头常用的冬青、卫矛、黄杨这几个属的植物我多少有点糊涂,今年争取能通过一年的观察把它们搞清楚。

上周还只是萌芽的丁香这一周又明显不一样了,现在可以从顶端绽开的芽看出是北京常见的紫丁香。丁香花叶同期生长,等不了多久,“丁香区”二十余株丁香就要散发浓郁的花香了。

红区就是丁香区,上周讲过的棣棠花跟丁香隔一条小路,这一周比上周更显得旺盛了。不仅枝条上萌芽明显,从地下也迅速长出今年新的枝条。可以看出棣棠花是特别容易长得很繁茂的品种,在园艺利用中,也是需要在春季萌发期进行大量修剪以获得更好的株型和更大花量。

接下来我们看看地面上的野草们。与那些或高大或有着绚烂花朵的园艺植物不同,这些乡土草本植物卑微不起眼,但却生命力旺盛,即便在一次又一次的园林操作中被铲除,但依然能在每个春季努力完成它们大多数一年生的命运。不过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植物园、公园开始有了对于乡土植物尤其是草本物种的尊重,这对于一个园区打造适合本土气候和物种特色的生态多样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十字花科的荠菜是北方人民最常吃的春季野菜之一,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它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地区。它的基生叶呈莲座状,叶片羽状分裂。奇怪的是我家楼下好多荠菜都开花了,但是在单位院儿里这周还没有找到一株开花的。

这种基叶同样是羽状分裂的野草其实还满漂亮的,看上去跟荠菜略微有点相近。它的确跟荠菜算是近亲,它的名字叫独行菜,同为十字花科,有单独的独行菜属,而荠菜属也属于独行菜族的大家庭。

独行菜的这个名字有点让人不太明白,我们在春天看到独行菜往往都是一长一大片,看不出它“独行”在哪儿。另外,看它名字带一个菜字,就知道古代中国人民同样把独行菜的嫩芽当野菜吃,我估摸味道应该跟荠菜差不多,下次要不要试试独行菜饺子,端上桌一报菜名,立马有种江湖味。

附地菜的基生叶是典型的勺型,带柄有伏毛,我迫切等待着它开出它的小花,用我们成年人站立时的正常视角,99%的人会看不到这种野草开出的小花,但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或者在微距镜头下,附地菜的花却可爱至极,估计快了,下周或者下下周,看能不能见到花。

这周五是惊蛰节气,北方黄淮流域到这个节气就应该听得到春雷了,看天气预报这两天北京也有下雨的可能,但不知道能不能听到雷声。惊蛰不仅仅是唤醒蛰伏的动物,有说法春季雷雨带来的硝酸根离子对于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氮肥,这也算是一种自然固氮的方式。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每年我家露养的多肉,淋一场春雨就立马可见的肥一圈。当然水分的功效占比更多。

惊蛰到,在我们院儿里倒是还没有见到什么昆虫出没,见得多的动物还是大院儿里的猫们。这些年院儿里的猫也经历了几个族群的演变,目前是以几只橘猫为核心,两三只黑猫为辅的状态。

西北侧的雪松下是它们惯常使用的“厕所”之一。

这是猫窝和投喂处的冬青卫矛灌木丛,大橘猫一点不怕人,就蹲井盖上休息。

喜鹊、麻雀、乌鸦依然是北京城天空的霸主,从去年春天开始,院儿里常来几只乌鸫,叫声比三大霸主们的都好听,算是新鲜的邻居。另外有一家珠颈斑鸠每年都会到JU他们单位同事的办公室窗口搭窝繁衍幼鸟,不知道今年来没来,我回头问问去。

三月来了,静待春天,万物生长。

物候

单位大院自然观察笔记(1)

魏尧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zq/7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