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130/4527136.html
丨呀!毛拉纳!丨
-
误会深了会成真的,所以需要解释
-
今天来说点闲话Part.01鲁米从来就不叫“鲁米”鲁米的全称是“海祖来提·毛拉纳·哲俩伦丁·穆罕默德·鲁米”,在土耳其、在波斯,在苏菲领域,从来没有人叫他“鲁米”,鲁米是欧美人不明就里的简称,后来竟然取代了他的名字。其实“鲁米”只是个地方,鲁米,就是罗姆、罗马,土耳其在古时属于罗马统治,更是东罗马帝国的治所,后来塞尔柱突厥人建立了罗姆苏丹国,他恰好生活在罗姆苏丹国时期、更生活在罗姆苏丹国境内,于是鲁米(罗姆)成了他身份证户籍一样的存在。他的真名其实是哲俩伦丁·穆罕默德,“海祖来提·毛拉纳”则是尊称,意为“我们的主人阁下”,加一个“鲁米”,意思是“鲁米地方的哲俩伦丁·穆罕默德”。他的出生地和老家,巴尔赫可不答应了,坚决认为“哲俩伦丁·穆罕默德”是巴尔赫人,所以波斯地区只承认他是“哲俩伦丁·穆罕默德·巴尔赫”,再说一句,巴尔赫属于今天的阿富汗。这也是因为他成了名人了嘛,不然谁会争来争去。土耳其人一般称他为“毛拉纳”,即我们的主人,这是一个普遍的称号,很多苏菲领袖都冠有这个称号,但在土耳其,狭义的毛拉纳就专指他。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苏菲道团被称为“毛拉维耶”。在土耳其如果你单打听“鲁米”,可能会搞得当地人莫名其妙。很多土耳其古人都有鲁米的后缀,比如嘎德仁耶苏菲伊斯玛仪分支的创始人叫做“伊斯玛仪·鲁米”,即“鲁米地方的伊斯玛仪”。所以我们还是叫他“毛拉纳”吧。
Part.02毛拉纳不是诗人,也不是泛神论毛拉纳在欧美西方以诗人风靡于世,也因为他诗歌里浓重的“万有单一论”观点,加上处处洋溢着苏菲的宽容慈爱,他往往被不了解伊斯兰的西方学者认为是泛神论思想的诗人。其实他并不是个诗人,他从来没有正经写过诗,他的诗全是即兴而发的口述,由别人笔录。另外他是教法相当精严的伊斯兰法学家,是当时科尼亚教法学者的领袖。他的父亲更是拥有“苏勒坦·奥拉玛”的名字,即“学者之王”。毛拉纳的《默思乃惟》里随处可见《古兰》和《圣训》的引用,他不遗余力地批判穆尔泰济赖学派的观点,以廓清宇内为己任,可惜部分西方学者在翻译的时候,有意把这一部分宗教味道抹杀,这个有机会另述。除了诗歌外,他还有严肃的《讲道录》和《书信集》留世,都是在探讨宗教。所以,他本质上是正统的伊斯兰学者,而非诗人,更不是什么泛神论。
Part.03毛拉纳从没开创道团毛拉纳生前并没有开宗立派,他甚至反对这种行为,这在他的《默思乃惟》里能找到踪影。作为一个苏菲他履行的是哪一个道统呢?这个很复杂。但大致可以看到两点:一是他的家庭背景,他父亲是库布拉维耶道统的筛海,所以应该来说他从小遵行的是库布拉维耶的干办。二是他受伊本·阿拉比思想极深,服膺伊本·阿拉比,通过他的作品对伊本·阿拉比的思想做了文学化的高度弘扬。综合来看,毛拉纳身上兼具库布拉维耶道统和伊本·阿拉比思想再加上他后期思想上的成熟,形成了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苏菲道路。在他隐光之后,他的门生和子孙延续他生前的风格并开创了一个新的道团,人们以他的尊称命名为“毛拉维耶”。
Part.04毛拉维耶并不是土耳其最大的道团提起土耳其苏菲,甚至在全世界提起苏菲,首先就想到的是毛拉维耶,其独特的音乐、诗歌、舞蹈等外在展现形式确实独具一格,以鲜明的风格屹立于苏菲之林,给人深深的震撼。外地游客一到土耳其就会被介绍观看商业性的毛拉维耶“撒玛舞”。毛拉维耶几乎成了土耳其苏菲的代名词,让人以为毛拉维耶道团遍及土耳其。其实从追随人数上来说,毛拉维耶远远落后于纳格式班底耶、嘎德仁耶、哈拉瓦提耶等道团,举例来说,在伊斯坦布尔毛拉维耶现存的道堂遗迹只有5处,而前面三者分别还有94处、66处、69处。但这并不代表毛拉维耶影响力小,在奥斯曼苏丹时期毛拉维耶对统治上层很有影响,但也像学者分析的一样,正因为毛拉维耶耽溺于文学、艺术和哲思,所以对高素质层次的人群很有吸引力,在民间则太过阳春白雪。终奥斯曼帝国时代,几乎帝国内的音乐人才都是毛拉维耶培养出来的。在科尼亚民间,毛拉维耶可谓根深蒂固,毕竟这里是毛拉纳的拱北所在地。
Part.05舍穆斯丁并不是对毛拉纳影响最大的人舍穆斯丁和毛拉纳的友谊可谓千古佳话,舍穆斯丁对他的影响谁也不能否认。在痛失舍穆斯丁之后,毛拉纳还有霍萨姆丁和金匠萨拉哈丁·扎库布作为知己,这二人也是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位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人物,可以说在舍穆斯丁来临毛拉纳之前就已经塑造了他,如果没有他的塑造,毛拉纳不可能和舍穆斯丁一拍即合。他即是伟大的萨德尔丁·格乃威,他不仅是伊本·阿拉比的亲传弟子还是他的继子,是伊本·阿拉比心目中人。他当时就定居在科尼亚,讲授伊本·阿拉比的思想,各地求学者纷至沓来。当时他的名声远远盖过毛拉纳,年轻的毛拉纳是格乃威讲座中最勤奋的学生,格乃威归真时,是毛拉纳主持的葬礼,哀荣备至。所以毛拉纳可谓是伊本·阿拉比货真价实的再传弟子。
Part.06舍穆斯丁并非来路不明的“野和尚”关于舍穆斯丁的传奇故事里,往往会把他渲染成一个来路不明从天而降甚至不遵纪守法(伊斯兰教法)的“野和尚”(借用一下俗语),仿佛这样才够传奇和浪漫,也配得上毛拉纳后期的转型。其实舍穆斯丁出身于极为正统的苏菲背景,他的父亲就是大不里士的一位严格的苏菲,舍穆斯丁师从过当时波斯地区的很多有名望的大苏菲,比如艾巴·白克尔长老,可谓是转益多师,如此才能不拘一格。舍穆斯丁的苏菲学理和修行造诣极为高深,不然怎么可能让科尼亚学者的领袖毛拉纳倾心折节。时人对舍穆斯丁充满了非议,原因就是舍穆斯丁并非是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学者苏菲,世俗眼光往往吃惊于一个没有名头(一如今日的高校毕业、职称证书)的“瞎汉”怎能是苏菲呢?学院派嘲笑“民科”自古有之。后人对舍穆斯丁加上了附会,原因是人的本性喜欢八卦,越离奇越喜欢看,添油加醋,只要博眼球,不用管真相是什么,舍穆斯丁就这样占据了娱乐版头条。呜呼!为舍穆斯丁一笑。
Part.07毛拉纳没有发明过旋转舞,旋转舞也不是修行的核心提到毛拉纳和毛拉维耶道团,自然要和独特的旋转舞联系起来,更有说法,这种旋转舞是毛拉纳的创制。首先这是“撒玛”,并不是舞蹈,撒玛是来自于《古兰》里的“撒玛以”一词,本义是聆听,也即是喜真者听到喜真的呼唤,声通于心,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然从外在形式上来看,翻译成“旋转舞”似乎也没多大问题。第二,撒玛的历史久远,在毛拉纳之前撒玛就广泛存在,文字可考的有朱乃德就曾做过撒玛,毛拉纳的父亲所属的库布拉维耶道团就对撒玛很推崇,其他著名的道团里也普遍有撒玛存在。第三,撒玛只是一个手段,绝不是核心,苏菲的修行建立在五大主命功课和万圣万贤所行持的副功修持上,怎么可能把撒玛作为修行重点呢?撒玛只是一个提升苏菲境界的极好手段,绝不是最核心。毛拉纳当时对撒玛这一手段很倾心,或许还有自己的创制,身后的门生弟子对这一仪式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毛拉维耶独特的撒玛。最后,撒玛仪式有着严格的要求,撒玛是一项集体仪式,要求参与者无论是做撒玛的还是观看撒玛的都要有最基本的功修层次,这是最低级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做与看的人必须如心与手的关系,即思想一致,心领神会,心发出指令手立马动作。做撒玛的人更是非高级的修炼者不能为。
这哪里是今天在土耳其旅游景点,随便花几十里拉就能看的商业表演所能望其项背的。更不要说连基本的信仰认识都没有,披头散发转来转去号称是苏菲旋转舞的“跳大神”的荒谬路数。撒玛,确实是毛拉维耶很有特色的形式,但绝不是支配核心。比如茶道因禅宗而衍生,我们绝不能认为茶道就是禅宗。这岂不荒谬!
Part.08《默思乃惟》并不是毛拉纳作品的名称今天提到毛拉纳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默思乃惟》了,其实这部苏菲散文诗大集名叫《默思乃惟·穆阿奴维》,“默思乃惟”是一种诗歌形式,本义是两行诗,即对联诗。这种形式在毛拉纳之前广泛存在,是波斯诗歌中最普遍的形式,所以任何两行诗都可以叫做“默思乃惟”。而毛拉纳的“默思乃惟”独特之处就在于后面一个词“穆阿奴维”,其意为“心灵”、“精神”、“道德”、“沉思”等等,这是他的“默思乃惟”和普遍的“默思乃惟”所不一样的地方。他的这部作品名字其意是“心灵的两联诗”或“两联诗沉思录”。所以我把其翻译为《默思乃惟传心录》。也因为毛拉纳的这部“默思乃惟”(对联诗)太出名了,冠绝所有的“默思乃惟”(对联诗),所以干脆直接叫它“默思乃惟”了,这也没什么不对。今天普遍流行的汉译名是《玛斯纳维》,但我喜欢翻译成《默思乃惟》,这是为何?难道是我标新立异吗?非也。第一我是从古译,明代的张中先贤就曾翻译为“默思乃惟”,可谓历史悠久。第二,默思乃惟更接近该词正确的发音,可谓非常贴合。第三,汉字表音外还有表义的功能,默思乃惟,从字面来看,就有默思、思惟(在中国文化里大有深意)、参悟的意思,很符合它“穆阿奴维”的本义,张公此译堪称神来之笔。当然“默思乃惟”本身就是音译,“玛斯纳维”也没错,你也可以翻译成“麻丝拿胃”、“卖死哪位”,见仁见智。希望读者习惯这个“默思乃惟”,不要以为是毛拉纳的另一部作品,《默思乃惟》就是《玛斯纳维》。
Part.09《默思乃惟》一点都不唯美,也不是心灵鸡汤今人有个毛病,喜欢唯美。世上哪那么多唯美的东西。毛拉纳口述《默思乃惟》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夸他是创造美的诗人。而是为了把世间真相挑破给你看。所以《默思乃惟》里面有残酷的一面、粗鄙的一面。今天泰半看到的毛拉纳诗歌选集都美得不得了,都是春天啊,风信子啊、郁金香啊、美啊、爱啊,充满了风花雪月和小清新。这源于两大原因:一是英译者故意选取了《默思乃惟》中耽美的一部分,二是只选耽美不说,还把原文做一些改动,以便更符合欧美读者的审美标准。《默思乃惟》里当然有极其美丽、清新之处,有玫瑰、有夜莺,也有屎尿、蠢驴、死狗。而且美丽的句子不一定好读,你要知道这是诗歌,诗歌为了韵律和文字的和谐,很多时候要做技术性的处理,所以往往一节诗歌如果按原文节奏一丝不苟的翻译出来,要么话语别扭不顺,要么晦涩难通,这就看译者怎么处理了。我翻译这个,难就难在处理这些上了,头皮都掉了几层,每天苦哈哈。万物并作,美丑毕现才是真的美。《默思乃惟》真的很美,但绝不是唯美。所以读者切不要被英译本蒙蔽了。正因为有些英译者有意把《默思乃惟》翻得很唯美,就让《默思乃惟》心灵鸡汤化了,在欧美风靡一时,泛滥大街。当然这也是功德一桩,让毛拉纳的思想广为传播,鸡汤也没有错,人有层次之分,有些人读了英译本,如果因为一两句话内心得到宽慰,也是莫大之幸。《默思乃惟》本就能满足各种层次人的需要。但终究这是一个极深刻的苏菲文本,宗教背景浓重,若对苏菲不甚了解,阅读者和翻译者都只能浅尝辄止,深层次的美只能擦肩而过了。
—END—
马在渊一杯茶钱,欢喜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