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集中隔离点,近人隔离,浦东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310/4784646.html

最近有市民问

新公布的输入型病例

怎么不公布轨迹了?

原因在于

从下飞机前就开始的严密“闭环”管理

尽最大可能实现确诊病例的“0轨迹”

今天,小研带你到“闭环”终端

探访集中隔离点里的

那些人、那些事

此行,我们探访的是一个度假酒店,自动感应玻璃门两侧的围廊上,挂满了星星点点的灯带,伴随着轻盈的音乐,在微风中摇曳。“马上就到!”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打破了宁静。原来,这个酒店临时“变身”为集中隔离点了。

隔离观察人员

从不解到理解

3月13日下午5点40分,开进了酒店门口的围廊。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口守候。乘客下车前,需要进行测温,然后再下车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最后走过廊道进入酒店。

“你好,请先准备好证件,再到工作台做个登记……”

另一位工作人员在门口维持着秩序。

“我的行李不见了,机场的医务人员说找隔离点的医务人员解决。”

第一位进入的女士显然有些烦躁。

“好的,我记录下,待会联系机场那边。”

“这个你们要帮我解决的啊,机场里的医生说你们会负责的……”

“好的,我们马上和对方联系,你不要着急。”

安抚好女士的情绪,工作人员继续完成相关的信息登记、事项告知等流程,最后派专人将女士送到安排好的房间。

大家长途跋涉,一开始有点情绪很正常。

——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生潘红芬

一下飞机就要等待数小时,完成相关调查登记、集中前往“未知”的隔离观察点,这些乘客真的累了。因此,工作人员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之外,还需要用耐心和爱心,尽量解决入住人员的各类需求。

潘红芬回忆道,之前有名女士从韩国济州岛回来,她正在孕期,状态很不好。于是,潘红芬给她送上了一瓶洗手液,安慰她说——

“这是特别送给你的。如果你感到紧张,可以涂一点消消毒。从今天开始,我是你的专属医生,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联系我。”

在潘医生的多次关怀下,这位女士渐渐缓解了压力。

工作台一角,散放着隔离观察人员写下的寄语:Thankyou!万分感谢,中国加油!谢谢你们,谢谢政府!……

该隔离点的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侯坤还展示了一段隔离观察人员上传在社交媒体的vlog视频,画面中,女生分享了她的“隔离日常”:美味的食物、舒适的居住环境、积极的心态……

入住后,大部分人还是非常理解这样的措施的,还有人为工作人员叫了外卖。我们都非常感动!

——侯坤

潘红芬

外籍人员的好“伙伴”

隔离点里,住了39名外籍人士,很大一部分不会说中文。与外籍人士沟通的“重任”,交给了潘红芬。

其实我也只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很多时候还需要比划。

——潘红芬

隔离点配备了两台科大讯飞翻译机,如果碰上交流难题,还可以使用专业设备来辅助。

“Howareyoutoday?”

潘红芬敲开了一名意大利男士的房门,给他测了个体温。

“我挺好的。”

男士戴着口罩回答。这位意大利人上周二入住隔离点,年12月他刚入职上海一家造船厂,担任工程经理。

“我回来是为了上班的。”

“你怎么不吃饭,不好吃吗?”

潘红芬注意到,门口小桌子上的午餐没有动过。

“我有一个意大利胃!”

男士笑着摇了摇头。

“谢谢你的关心,没事,我自己有吃的。”

“你胃还舒服吗?还需要茶包吗?待会我带点过来。”

“我还有的。谢谢你!我的胃好多了。”

潘红芬又敲开了一名韩国男士的房门,这名韩国人已经隔离了10天了。

“我再住4天就能出去了。”

他告诉记者,他在浙江海宁做生意。

“住在这儿挺好的。之前我需要刮胡刀,他们很快给我送来了。”

张亚辉和陈晓旦

“快递小哥”和“酒店前台”

酒店的前台,电话不断。

“您好,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

前台传来了“标准”的答话,虽然普通话没那么标准。

“好的,这个快递我们已经收到了,待会‘快递小哥’会给你送过去。”

特殊时期,这位前台“服务生”由检验科医生陈晓旦担任。他展示了一张表,上面按楼层写下了隔离人员的需求。

一下午已经接了29个电话了。需求五花八门,有电视机没信号的,有需要纸巾、洗发液的,也有需要马上检测口腔体温的……只要有需求,我们尽量满足他们。

——陈晓旦

“6楼xx房需要赶紧送快递过去!”

接到“前台”的指令后,来自联明保安公司的“快递小哥”张亚辉立马行动起来,他推着满满一推车的快递上了电梯,优先为“催单”的隔离人员送上了快递。

外来快递集中摆放在酒店外围,会有专人过来收取消杀

“我刚从英国回来,妈妈担心我,给我送了棉被衣物来。”

开门的小姑娘赶紧拿了棉被。

张亚辉说,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百件快递,快递送到隔离点后,会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人分拣后,按楼层发送至房间门口。

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快递小哥”的工作难度相比正常的快递小哥难了很多倍,一趟下来,里面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连看快递信息也因为戴了护目镜而难上百倍。

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

——张亚辉

杨佳伟

“90后”小组长

“人员信息收到了吗?”

“房间安排有什么问题?”

……

接收隔离人员前,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地在各个工作人员间来回交代工作。

“我是组长。”

杨佳伟是一名“90后”,他是老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技人员。

杨佳伟的妻子是一名护士,每天三班倒工作,家里有一个2岁的孩子,他的外公身体也不好。但是,第一轮14天结束后,杨佳伟还是主动留了下来。

他分别给妻子和妈妈发了简短的消息。杨佳伟说,不敢打电话,怕她们担心。妻子回复他: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担心。

我们现在吃住在酒店,定期有人来打扫卫生,还是挺好的。

——杨佳伟

走过污染区、半污染区,就是工作人员住的清洁区。记者看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房门边,贴着漫画家小林为医务人员创作的漫画,门口则摆着一瓶紫色的风信子。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浦东已投用18个集中隔离点

随着上海的疫情防控重点转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后,坐拥世界级航空枢纽的浦东新区,成为了真正的“前线”。

截至3月13日上午7时,浦东新区已投用18个隔离点,共接收机场转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人。各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机场、隔离点、社区间形成严密无缝的“闭环”。

13日下午,两辆急救车将6位入境人员送至浦东第五集中隔离点。这些人员在入关时查出轻微症状,医院留观初筛后,集中送来进行14天隔离观察。

经过两次体温检测、身份确认、签署承诺书、信息登记等一系列步骤后,即可入住。该观察点领队侯坤介绍,面对境外重点地区的增加,隔离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案,在50人以内的集中入住登记流程,基本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

根据上海确定的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所有中外人员,凡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一律实施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也就是一律隔离14天。

从“闭环”管理到“0轨迹”

背后是上海精细化管理的严密布控和

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

综合自:浦东新区

编辑:钱玉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zz/9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