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驱光黔行以我微光,予你锋芒

经过一年的准备,年7月15日上午七点,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暑期贵州支教队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集结,继续风信子在贵州第六年的暑期支教活动。这次活动风信子共有两支队伍,分别前往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百兴镇德科小学、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小围寨街道展甲小学。德科队于17日到达德科小学,于28日上午离开;展甲队于16日到达展甲小学,于30日离开。

至此,风信子支教队在贵州开展的爱心义教、物资援助、社会调研、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划上句号。

在当地支教期间,风信子努力把山外世界的新东西带给孩子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风信子的队员们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们,努力让他们了解更多新奇的知识,在他们心中勾画出山外世界的模样。除了知识的教育,队员们也致力于健全孩子们的品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生理心理课、自然课、社会课、足球课,风信子开设了许多课程,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全新的,但也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常识性、基础性的知识。

义教团成员们用一年的时间,通过义卖活动、拉赞助、个人捐赠筹集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与爱心物资。保温水杯(针对德科小学孩子们喝水卫生的情况)、保暖校服、工具书、书包、画笔、本子、足球……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的必需品,也是当地孩子们缺少的急需品。

队员们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他们展开家访。通过对村子和多位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整理记录情况,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的主要情况。在此过程中,许多沉重而复杂的当地社会难题、教育难题浮现在了支教队面前。“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队员陈谦之同学在一次家访后感慨道。当地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队员程俊鑫同学曾经叹息到“多可爱、多有灵气的小姑娘啊,可惜被那个数学老师耽误了!”。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地普遍的问题,带来了许多连锁问题。比如德科小学的孩子很多都有胃肠方面的疾病,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即使是爷爷奶奶也忙于务农等生计问题,所以很多孩子的一日三餐没有保证,对饮用生水、不干净的水习以为常。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原生家庭问题,面对这些,风信子的队员们总是充满了心酸和无奈。

风信子在这十天左右的支教活动中,给学生们带去了知识、关爱和陪伴,也收获了心酸和感动。风信子作为由大学生组成的支教团队,力量还很渺小,只能做到暑假的短期支教。风信子愿意成为一束微光,即使渺小,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山里的世界亮一些;在山外的世界,风信子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注意到他们微弱的光芒,注意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分别时,很多孩子和队员都不舍地流泪,孩子们诉说着自己的改变,说队员们是对他们最好的老师。队员们给予的,只是正常学生应该拥有的知识、关爱与陪伴,但这些孩子们却缺乏这些珍贵的东西。

在以后的日子,风信子会坚持对贵州的支教活动,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注意到这乌蒙山脉中的微光和种子。就如风信子的花语:“点燃生命之火,共享丰富人生。”

图文编辑

砺青工作室新媒体部江雨晴

供图

风信子爱心支教团

供稿

社会历史学院孙隽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lhy/5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