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游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天才画手-穆夏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黄道十二宫》年。
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
他醉心于自然的线条、比例、光线和色彩
力图寻得大自然来与灵魂对话
穆夏——这个名字如同他的作品一样,隐约带着一股自然的仙气。
看这幅画你会发现它不只是简单的“华丽”“好看”……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慢慢品味。
《黄道十二宫》年。细节。
或柔美、或坚毅、或慈悲,甚至带有一种神圣光芒的美。
“鲜花”与“美人”
穆夏年出生于南摩拉维亚,立志成为画家,18岁时报考布拉格艺术学院落榜,穆夏辗转于维也纳、慕尼黑求学、谋生,当过布景助理画师。
著名的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年打来电话,邀请穆夏为自己新排的戏《吉斯蒙达》画招贴画。穆夏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穆夏终于在34岁的时候获得了成功。
穆夏自拍(s)。穆夏总是穿着带有斯拉夫民族刺绣图案的高领衫进行创作。
正值圣诞节,女星莎拉·伯恩哈特给穆夏所供职的公司打来电话,想要为自己创作的戏剧《吉斯蒙达》定制一幅海报。莎拉·伯恩哈特是地位可能要比今天的苏菲·玛索还要高上一些。当时,其他画家都在休假,穆夏正好在印刷厂里校对印样,于是他抓住了这个机会。
莎拉·伯恩哈特(-)。法国戏剧演员,凭借出色的演技、动人的歌喉和姣好的相貌成为著名的舞台剧演员,也被誉为今世最伟大的演员。
穆夏穿着租来的燕尾服去剧院观看伯恩哈特的演出,然后在剧院旁边的咖啡馆的桌子上画出了招贴画的草图,非常幸运的是他的草图被接受了。
《吉斯蒙达》年。在当时的巴黎,莎拉被视作“圣女贞德之后法国最出名的女人”,更被誉为“神选的莎拉”。于是穆夏在创作《吉斯蒙达》时,将莎拉塑造成了仙女般的“圣人”形象。
不同于当时满大街的横幅海报,伯恩哈特着满是繁复装饰图案纹样的及地长袍,尽显高贵华美。略微侧身站立,恰好凸显出挺立的鼻梁与丰满的唇形,望向手中的棕榈叶,若有所思。这幅高cm、宽74.2厘米的竖版海报,这便是著名的《吉斯蒙达》,穆夏可以说是凭此一炮而红。当时大街小巷都张贴着这张海报,很多人甚至专门把海报撕下收藏。
《茶花女》年。左右上角分别有一颗荆棘包裹的心,意为这茶花女为爱伤感。左下方,一束山茶花被手擎住,极具设计感,更与女主人公耳朵上别着的山茶花交相呼应。
《美狄亚》年。美狄亚头戴一顶铁制王冠,镶有七根尖刺,象征《圣经》里的七原罪。背后的一轮盘日象征着圣环,辅以马赛克装饰背景,营造出了浓厚的神话风格。
《托斯卡》年。画中不仅包含鲜花、美人这些极具穆夏风格的元素,也出现了让人联想到死亡意象的天鹅装饰图案,女歌者的吟唱犹如天鹅之歌,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穆夏风格”与新艺术大师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穆夏风格”,正如无法一眼识破他画中的各种深刻构思。
《遐想》年。女子倚身各式植物花卉图案纹样构成的圆环中,背后的植物茎脉如同生出的翅膀。朦胧恍惚间,女子宛如“半人半花”的自然精灵。
《风信子公主》年。铁匠梦到自己的女儿化身为风信子公主后被巫师劫走。
“穆夏风格”的作品里,女性和植物是永恒的主角,极具古典浪漫色彩
《花朵系列四联画》年。左起分别是康乃馨、玫瑰、百合、鸢尾,依据不同的特性,四种花在穆夏的画中化身为姿态不一的婀娜女神。
但当时,前卫派画家对穆夏冷嘲热讽,觉得他就是个商业插画家而已;穆夏在画作中大量运用植物花卉等自然元素,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各种线条在他的笔下如水般灵动。世人皆视穆夏为当之无愧的“新艺术大师”。
“我的道路在别的地方”
穆夏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摩洛维亚小镇,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他童年时是摩洛维亚布鲁诺(Brno)圣彼得罗马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这座教堂保存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每次穆夏进入这所教堂,都会被这些美妙的艺术深深感染。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穆夏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没有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在本地的法庭工作。
《装饰资料画集》年。穆夏在其中所绘制的花卉图案。
长大后,他选择用画笔去延续自己在这一切中感受到的美。因此,即使在商业插画阶段,穆夏画作中的女性也或多或少地带有圣母特质,并兼具斯拉夫民族特色。
《为百大沙龙设计的海报》年。头戴斯拉夫软帽的少女,配以雏菊花环装饰。少女手持一幅画着一颗被荆棘、果实和花朵环绕的心脏,
《圣母、百合花与斯拉夫少女》年。少女的胸口、袖口和裙边都镶有红色刺绣,并且扎着两条麻花辫,这是斯拉夫女性最典型的发型之一。
《肖像画——约瑟芬·克兰·布拉德利化身斯拉夫女性》年。这是穆夏旅美期间的作品,画家特意将模特打造成了斯拉夫女性的经典形象:白色长裙,红色配饰,麻花辫。
除斯拉夫民族元素之外,穆夏还在早期的商业插画、广告海报绘制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拜占庭艺术特色。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皇帝和皇后狄奥多拉,他们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在这两幅圣像画中,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所佩戴的皇冠和头饰带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大块珍珠、宝石的堆砌,金线织成的华丽衣料是东罗马帝国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图/wikipedia
穆夏在年绘制的《拜占庭头像》中,同样增加了大块珠宝堆砌的华丽头饰。
绘画、海报和装饰面板,正装饰着最高层社会的沙龙……我所有宝贵的时间都在这些作品中,而我的祖国就像一滩渐渐干涸的死水。在灵魂深处,我感觉到自己正在罪恶地挥霍着本属于祖国人民的那些东西。”
19世纪,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捷克。
穆夏斯拉夫史诗
年,穆夏马不停蹄地为布拉格市政厅的市长大厅创作了以“斯拉夫大团结”为主题的天顶壁画。
《斯拉夫大团结》-年。
画面中部展翅高飞的雄鹰寓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穆夏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奥匈帝国的态度:只有当雄鹰投下的阴影消散,人们才能迎来解放。
在完成《斯拉夫大团结》后,穆夏最终用18年的时间完成了20幅尺寸巨大的《斯拉夫史诗》系列画作。其中有10幅是关于捷克民族的,另外10幅则围绕斯拉夫大家庭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展开。
正在创作《斯拉夫史诗》中的穆夏。图/wikipedia
《斯拉夫史诗:殉道的扬·胡斯》年。这幅画作呈现着14世纪扬·胡斯在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的讲坛上布道的场景。这位宗教改革者因为公开反抗天主教会和德国封建统治者被判处为异端,并执行火刑烧死。这一事件引发了捷克民族近20年的反德战争。
《斯拉夫史诗:椴树下欧兰第纳的誓言》年。在10世纪之前,穆夏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位扮演庇护者角色的四面神,这便直接来源于斯拉夫民间的多神教信仰。
在这幅画中,画家营造出了一个斯拉夫式的神话幻境人们在树下起舞,近景中坐着一位美丽的斯拉夫少女,正在弹奏竖琴,这个少女的原型其实是画家的女儿。
《斯拉夫史诗》画展海报,年。
《斯拉夫史诗: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年。画面中的场景是克里姆林宫前的圣巴西尔大教堂广场,俄罗斯沙皇废除农奴制的敕令刚刚于此处宣读完毕。画家用冷静、克制的笔触画出了农奴的悲惨命运。
穆夏创作《斯拉夫史诗》过程
《斯拉夫史诗:斯拉夫人的无上荣光》年。
一九一零年,穆夏放弃了商业性绘画的成功给他带来的声誉和安逸的生活,带着家人结束了在法国和美国的长期客居生活,回到了故乡。此时,斯拉夫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奥匈帝国Hapsburg王朝进行着斗争。强烈的民族感情促使五十岁的穆夏开始构思一个规模宏大的主题:“斯拉夫史诗”(TheSlavEpic)。这一宏篇巨制描绘了包括捷克在内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十九世纪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纪念意义的场面,整个主题包括二十幅尺寸巨大(╳cm)的油画作品。
《斯拉夫史诗》壁画
穆夏原打算在五到六年时间内完成,却没有想到整个计划从一九一一年起前后共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时间,在这个系列中他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因为它们蕴涵着穆夏对祖国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创作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要破坏而永远是要创造,创建起一座桥梁,因为我们必须心怀这样的希望,只有我们更好地相互理解,人类才会更加团结。”
年-年,穆夏花了14年的时间完成了“斯拉夫史诗”的创作,这一系列作品饱含了穆夏对于时间跨度超过年的斯拉夫民族历史富有远见的个人观点。年9月,正式捐赠给布拉格市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十周年》年。
令人唏嘘的是,当穆夏把这些作品送给布拉格时,他的慷慨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当局的赏识。穆夏的画作被认为是“过时的”,甚至一度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直到近50年前才被重视起来。
《斯拉夫史诗:冬夜》年。穆夏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一个在饥荒中濒死的俄罗斯妇人,雪地深处是狼群,正在等待妇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妇人放弃了前行,仰头对着星空,彷佛在祈求上帝向她伸出援手。
回到年,在那场盛大的国庆典礼上,穆夏曾这样向人们解释自己创作的斯拉夫史诗:“我相信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可以成功,只要她的历史没有断续,只要她从她的根源有活力地发展。我的作品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连接;因为我们都必须心怀人类会团结起来的希望,而团结需要相互理解。为了这一份理解我很乐意奉献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就算仅仅是在我们斯拉夫家庭里”。
年,德国占领了捷克,穆夏被盖世太保逮捕,年7月14日,穆夏与世长辞,被葬在了布拉格高堡墓园,纳粹禁止民众对他进行悼念。
穆夏去世后被安葬在斯拉温纪念碑——这是一座于年建造于维谢赫拉墓地中的捷克“万神殿”,碑顶的雕像象征着斯拉夫民族的智慧。纪念碑上有这样的题词:“尽管他们已经死了,却仍在与这个世界对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