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班级自然角的创设

◆◆◆

叶子青荇

自然角的创设是幼儿园环创的重要环节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喜爱动植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大自然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而自然角则是大自然在班级环创中的体现和缩影,引导幼儿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重要窗口,是环创中举足轻重的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进行自然角的创设呢?

一般来说,自然角的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观赏区、种植区、养殖区、试验区、操作区、观察记录本、墙面装饰。

观赏区

观赏区,顾名思义,是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相关植物的区域,是自然角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在观赏区,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等获得对植物的初步感知,萌发对大自然的情感。观赏区的设置以方便幼儿观察感知为原则,同时兼顾协调性和美感。

观赏区应该有如下几种类型的种植物:

各种植物。这些植物应种类丰富,易于生长,无毒无害,可由家长提供。教师应在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表明植物的名称、习性以及幼儿的姓名或照片(小班应是照片)。

各种种子。可以包括红豆、绿豆、黄豆、开心果、核桃、玉米等等。种子的摆放应方便观察,兼顾安全性的同时,利于孩子多感官参与感知种子的特征

其他种类或形态的植物,如干花等。

种植区

种植区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种植相关植物,并照顾其生长的区域。在种植区,孩子们有自己种植的植物,并每天照顾、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植物生长的感知,体验生命的美好。

一般来说,种植物的植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可以是每人单独种植,也可以分组种植,可以是种在土里,也可以是沙子里或者是水里,也可以是部分种在土里,部分水培。适合幼儿种植的植物包括:洋花萝卜、大蒜、土豆、小麦草等,如果空间允许,还可以中上番茄和辣椒等常见植物,引导幼儿体验其生长、开花至结果的过程。

养殖区

养殖区是幼儿进行常见动物养殖的区域,幼儿在这个区域进行常见小动物的养殖、照料。这些小动物应体型较小、易于喂养,无攻击性,如:小金鱼、乌龟、蚕宝宝等。在该区域应有相关动物的习性及喂养方法等的介绍。

试验区

试验区是幼儿进行种植实验的区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操作、观察、对比等发现不同植物或相同植物的不同种植方式产生的不一样的现象,从而获得初步的实验相关知识,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试验区的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如:风信子可以生长在哪里?生长在水里、沙里、土里的风信子一样吗?围绕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记录,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土、沙、水种植风信子,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记录其生长高度、开花时间及花期等,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操作区

自然角的设置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参与照顾动植物,因而在自然角一定要为孩子提供方便幼儿操作的工具,并引导幼儿探索学习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把这些工具放在幼儿方便取放的位置。

常见的操作材料包括:铲子、水壶、剪刀等。操作区的工具一定是安全的、易于取放的、适合孩子操作的,如小班幼儿使用的小铲子可以用塑料的,小水壶应该是孩子能够拿得动的。

观察记录本

观察记录表是自然角不可或缺的东西,是幼儿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记录,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幼儿可以通过绘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在自然角的观察发现。观察记录表一般是以小组方式进行,内容为对植物的照顾或植物生长状况的记录等,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应图文结合,方便幼儿操作。

为方便幼儿观察,可在观察对象的植物上做一定的准备,如对大蒜观察的时候,可在大蒜后面放置幼儿能读懂的尺子,方便幼儿直观的了解大蒜的生长高度。需要记录温度相关的,则可以提供安全的方便幼儿观察的温度计等,一般来说,观察记录的对象应在较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变化。

墙面装饰

除了上述部分之外,墙面装饰是自然角创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区域牌、规则、动植物介绍、幼儿操作记录、试验区的实验记录等等方面。这些装饰性创设的风格、颜色及材料首先应与班级的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其次则应体现自然角本身的特征。

自然角的设置是班级环创打造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操作、学习的重要区域。在打造自然角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自然角动植物的习性、特点了解充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方面引导幼儿学习、观察。

同时,教师也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pf/6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