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8/5341557.html这是寻芳记按日期排下来的最后一期,共有九种花,这样就有了一年的花儿在这个系列里。不过,还有许多没有被我发现和纪录的花开放在四季的更替中,如果你也喜欢花,就和我一起将这个赏花之旅延续下去。几年前在路边买过风信子,一棵像水仙球的根,只要长在水里就会开花,特别好养活。花谢之后,把根栽到家里地上,但是它并没有按我的期望再发芽生长。想要看花还得再买一棵。这次在网上看到这种葡萄风信子,花开之后很有趣,一串紫色的花朵还真有点像葡萄。买回来种到花盆里,按照养花指南浇水,几根小小的花茎慢慢长高,最下面的小花苞像被风吹过一样鼓了起来,风儿渐渐吹向上面的花,于是它们依次绽放,紫色的小精灵串在一起毫无保留的释放芳香和美丽。花儿盛开几天之后,又一个个的枯萎,所有的花都开败之后,叶子仿佛也用尽了力气,原来是精神十足的立得直直的,现在就全部趴在盆上。希望明年还能看到它开花。
葡萄风信子(拉丁学名:MuscaribotryoidesMill)是从欧洲引进的多年生草本优良观花地被植物,为小型花卉球根植物。性喜温暖、凉爽气候,喜光亦耐阴,适生温度15℃至30℃,宜于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生长。
花期早、其开花时间较长,常作疏林下的地面覆盖或用于花境、草坪的成片、成带与镶边种植,也用于岩石园作点缀丛植,家庭花卉盆栽或作为切花亦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百科(葡萄风信子,拍摄地点:办公室)
今年终于看到迎春花了,而且我知道这次应该不会认错啦!我曾经把棣棠花、云南黄素馨、连翘都当成迎春花,毕竟它们都在春天开放,而且都是开黄色的花朵。拍到这些花儿的时候,小程序告诉我,我错了,它们都不是迎春花。后来,我在书上又看到了这些花和迎春花的区别,就盼望着可以看到真正的迎春花,毕竟它们都迎来了这么多的春天了,而我还总是认错它。直到今年,我才与它相遇在天德湖的春风里。它们在小河边的石头边上开得黄艳艳的,河岸边柳枝刚刚被春天喊醒冒了个尖芽,小坡上的梅树正开着无数粉色的花朵。粉红色的梅树连成一片片红霞,梅花的香气又飘得很远很远,大家都从远处向着红霞、寻着花香走到梅林里;迎春花的花香并不浓烈,但也吸引了小蜜蜂儿前来采蜜,蜜蜂一定比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春天。最初发现迎春花的时候,它们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再过了两个星期去看,有一些枝条上的绿叶子已经准备生长了,而这时候的连翘花,已经是叶子和花儿共繁荣了。迎春花(学名:JasminumnudiflorumLindl.):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3小叶复叶交互对生,叶卵形至矩圆形。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百科(迎春花,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准备长叶子的迎春花,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记得第一次学到“茱萸”这个词语,是在唐诗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并不知道茱萸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插茱萸?甚至好像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
我一直没有主动去找答案,只是会背这首诗罢了。有天,我看到《古诗课》这本书,书中的所有古诗都是小学时候学到的,但是对每首诗的讲解却不是小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到的那种深度,所以,我在这里推荐一下《古诗课》,这本书还挺适合已经将诗背诵下来的大人,然后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读。
话题回到重阳节佩戴茱萸这个习俗来,《古诗课》中说:“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茱萸能够辟邪,或者认为它气味浓烈,可以御寒。”百科中说:“自古以来食茱萸就是药食兼用的本草。在辣椒传入中国前,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看来,茱萸在古人的生活中可以算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吧,现在的我们反而将它遗忘在古诗中了。
山茱萸是茱萸的一个分类,这次也是在天德湖公园里发现的。这个时节正是玉兰盛开的时候,无论你走到哪边,都能看到各种玉兰花,我觉得玉兰花好像是整树整树的开花,这棵树和那棵树开花有早晚,但是一棵树上的花基本是约好了一起开放。
这几棵长在路边的山茱萸已经是努力的在开花了,但还是比不上玉兰,花形不同,大小不一样,没法比。你说,你也是一棵那么高的树了,为什么开这么小的花?我怎么也看不清花的模样,好不容易有一朵花离得比较近,还得费劲的把手机举得高高的,再放大倍数,才能拍出来花的样子。
花儿这么小,是不是秋天的果实也是小小的?山茱萸(学名: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百科(山茱萸,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走路的时候,发现路边有许多的野草,卷耳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要是长在庄稼地里,肯定早就被拔了。
在这些野地里,它们到是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四季。
它们在春天的清晨吸足了露水,认认真真的长出了花苞,那花苞小小的、尖尖的,就算是开花也很安静。
不知道诗经中的所说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是不是这种卷耳?如果是采了放到筐里,是不是在古时候可以食用?很多以前可以吃的植物,现在早就不在餐桌上出现了,不过如果你在田野里发现了它,还请弯腰看一下它的小花吧!
卷耳(学名:CerastiumarvenseL.)是石竹科、卷耳属多年生疏丛草本,高10-35厘米。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绿色并带淡紫红色,下部被下向的毛,上部混生腺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抱茎,被疏长柔毛,叶腋具不育短枝。聚伞花序顶生,花瓣5,白色,倒卵形,蒴果长圆形,长于宿存萼1/3,顶端倾斜,10齿裂;种子肾形,褐色,略扁,具瘤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7-9月。被称为一月女孩的幸运花。百科(卷耳,拍摄地点:路边)路边的草地上,除了卷耳,还有附地菜也开着浅蓝色的小花。
附地菜这个名字是不熟悉的,花也是不熟悉的,但是它的叶子好像见过很多,就是这样光滑的椭圆形小叶。从来没有注意到它开花,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就觉得它是不开花的。
如果认真的在草地上找这些熟悉的不熟悉的野草,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花各有各的美。我们忽略了很多草地上的小花。
附地菜(学名:Trigonotispeduncularis)为紫草科附地菜属的植物,别名"地胡椒"。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小叶互生,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螺旋聚伞花序,花冠蓝色,花序顶端呈旋卷状。4枚四面体形小坚果。花期5~6月。百科(附地菜,拍摄地点:路边)下面这种繁缕也是被我们忽略的野草吗?我从来没有听过繁缕这个名字,以前也没有注意过田地里有它。现在一看,这株繁缕还挺好看的,花虽然不大,竟然也有十个花瓣,排着整整齐齐。和花靠在一起的那小小的毛茸茸的,那是果子还是花苞?我对这些野草太不熟悉了,草地上的它们还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认识、去喜欢。繁缕(拉丁文名:Stellariamedia(L.)Cyr.)别名:鹅肠菜、鹅耳伸筋、鸡儿肠,石竹科、繁缕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俯仰或上升,基部多少分枝,常带淡紫红色,被1(-2)列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近心形,全缘;基生叶具长柄,上部叶常无柄或具短柄。疏聚伞花序顶生;花梗细弱,蒴果卵形,稍长于宿存萼,顶端6裂,具多数种子;种子卵圆形至近圆形,稍扁,红褐色,直径1-1.2毫米,表面具半球形瘤状凸起,脊较显著。花期6-7月,果期7-8月。百科(繁缕,拍摄地点:路边)铁筷子这个名字不是第一次知道,花却是第一次见到。因为去年在天德湖公园的东北处发现了射干,还看到了梧桐树的花,所以后来就喜欢去那边寻宝,总觉得那里有我没发现的花草。春天的天德湖里很多人,放风筝的人都在空地上,很多人带着孩子挖沙子,草地上也有人晒太阳,这片林子里只有工人在除草。林子边上是一片蓝色的二月兰,不可思议是有几株白色的长在里面,这也是二月兰吧?与吸引人目光的二月兰不同,铁筷子很容易被错过。它们的植株不高,花朵又是垂着的,花的颜色又是暗红色。我是因为在看路边的玉兰花,才遇到它们的。识花君说它们是铁筷子,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铁筷子啊!”我很想拍到花的全貌,可是它们都是垂着脑袋,想拍到花的样子只有把花朵扶起来或者仰着拍,那角度实在是奇特,我放弃了。转了一圈之后,好不容易找到几棵可以拍到样子的花。铁筷子(学名:HelleborusthibetanusFranch.),别名九牛七、双铃草、小山桃儿七、小桃儿七、鸳鸯七、冰凉花、嚏根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直径约4毫米,密生肉质长须根。茎高30-50厘米,无毛,上部分枝,基部有2-3个鞘状叶。较耐寒,喜半阴环境,忌干冷。百科(铁筷子,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杜梨这个名字是树牌上的,我没有用识花君去识别。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这是肯定是梨子的某个品种,下意识就觉得它和我们常吃的梨差不多。结果,在网上查百科时发现,杜梨结出的果实与龙眼的样子竟然很像、大小也类似,和我们平常吃的梨的样子反而大相径庭。当然,也不知道,这种杜梨好不好吃?我总觉得自己吃过最好吃的梨是我大姑家的。小时候,暑假最喜欢去的就是大姑家,因为她家门口种了很多的桃树和梨树。但是只有一棵梨树结出的梨子有点像是现在吃过的大鸭梨,皮是绿色的、又甜、水份又足,那棵梨树结了梨子的时候,最下面的枝条都是挂在地面上方,方便我这样的小孩子摘到最下面的梨子。后来,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梨了。杜梨(PyrusbetulifoliaBunge)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枝常有刺。株高10米,枝具刺,二年生枝条紫褐色。叶片菱状卵形至长圆卵形,幼叶上下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绒毛;叶柄被灰白色绒毛;托叶早落。伞形总状花序,有花10-15朵,花梗被灰白色绒毛,苞片膜质,线形,花瓣白色,雄蕊花药紫色,花柱具毛。果实近球形,褐色,有淡色斑点,花期4月,果期8-9月。
百科(杜梨,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
桃李一般是连在一起说的,但桃树在我们这儿很平常,李树却很少见到。
可是“李”仿佛又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植物,如常言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古诗词中又有“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还有一篇秦观的《行香子》:“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这么一看,原来李、李花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啊,怪不得感觉它离我们很近。虽然李花不常见,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诗句中知道它、知道它的色彩、知道它是和桃花一起盛开在春光中。如果花中有四君子、有岁寒三友、有雪中四友;为什么桃花和李花这两种花没有被人冠以“友”名?倘若真有花神,我想,桃花神和李花神肯定是知己好友,她们会一起漫步在无边的春色中,共享阳光、分担风雨;然后一起凋零、又会相约在秋天一起结出硕果累累。
李(学名:PrunussalicinaLind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9-12米;树冠广圆形,树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小枝黄红色,无毛;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稀长圆卵形,长6-8(-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常混有单锯齿;托叶膜质,线形;叶柄长1-2厘米,通常无毛;花通常3朵并生;花梗1-2厘米,通常无毛;花直径1.5-2.2厘米;萼筒钟状;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直径3.5-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7厘米;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花期4月,果期7-8月。百科(李,拍摄地点:天德湖公园)(所有植物的图片均为原创,实景拍摄。若您发现有标错的植物名字,请帮助提出来。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