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甜自有女人味,
酥心暗诧此香谁。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
再次路过福屿路口的时候,我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原来,是路口处那棵孤零零的小蜡女贞开花了。
惊蛰初候,便看到那棵女贞树上,结满了密密细细、青青白白的花苞。
春分节气未到,似乎就在一夜间,那些花苞褪去青色的外衣,一串串粟米般大小的小白花,相拥成串,宛若一条条小瀑布,从树冠跌将下来,莞尔盛开在郁葱的绿叶间。
初识小蜡女贞,还是在十几年前的报社。
报社里楼下草坪上的小蜡女贞,被修剪成一个个树球。夏天的夜晚,清风拂面,夜班编辑每一次经过,草坪上都会送来一种香甜的气息。漂浮着,盘绕着,经久不散。
那香气,有点像风信子。也有点像老家院子里熟悉的夜来香。
最初,还以为它们真是夜来香。但从根茎、枝叶与花形上看,又好像不是。折下一段开花的小枝四处讨教,才知道,那就是小蜡女贞了。
小蜡是木犀科家族成员。
木犀科植物是个大家族。丁香、迎春花、桂花、茉莉、连翘、女贞……大部分木犀科植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香。浓得化不开的香。
在女贞家族中,作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的小蜡,开花最为繁盛,香味也最为浓稠。
尤其在太阳比较猛烈的日子里,有点香气如薰的感觉(对花香过敏的人甚至不敢靠近)。
小蜡的枝叶花朵,主要成分是酚苷及苯乙醇苷类。
苯乙醇在许多种花,如玫瑰、康乃馨、风信子、铃兰及天竺葵的精油里,都能分离得到。所以,小蜡的香,集合了玫瑰、百合等花香的味道。
这义无反顾的香,让人惊喜,也让人陶醉。
夜班编辑的日子寡淡。无意中邂逅这花香,几乎有点受宠若惊,不知如何是好了。
女贞开花,密密匝匝,花阵庞大,浩浩荡荡。白色的细碎小花,一簇簇,挨挨挤挤,立于枝头,像瀑布,又像流云,缱绻舒展,袅袅娜娜。浓烈的花香,招来一群群小蜂,嘤嘤嗡嗡,你争我夺。
站在树下看花,你会感觉到这是一株喧闹且热情的花树,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
但女贞这个名字,看上去又是那样凛然不可侵犯。这么热情洋溢、又会招蜂惹蝶的花树,古人为什么给它这么孤冷的名字呢?
我曾在扬州的何园与汪氏小苑里,也曾见过女贞树。
而在江南尤其是苏州、扬州一带大宅的庭院里,榉树与香樟,才是最常见的树。
榉和举谐音,旧时江南人家,哪一户生了男孩,便种植一棵榉树,期许孩子将来中举。
倘若生了女孩,就种下一棵樟树,等女儿长大了,伐下一段樟木,做两只装嫁妆的樟木箱子。樟木气味芬芳,且不易开裂变形,耐久性好、防虫防蛀。当然,也有两厢情愿、两全其美的寓意在里面。
女贞做不了栋梁、家具,那些江南大户,为什么要种这些没有“大用”的女贞呢?
晋代文人苏彦有《女贞颂》说得明白:“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
意思是说,女贞树形端庄,经历四季而不变其色,所以清士们寓以坚贞与忠烈。
无非,就是让女子们更加温顺、更能忍辱负重,彰显此处乃“清士”、“贞女”之门而已。这套路数,自然现在已经不吃香了。
女贞树叶片肥厚,是白蜡虫最美味的食物。
白蜡虫吃了这样独特的叶子,就能分泌出上等的虫白蜡来。在全世界所有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和合成蜡中,虫白蜡,是蜡中之王,应用非常广泛。
古书上载:“女贞之液,虫腹酝酿,复从口吐,秋成色白,宛如肌腠肉理之脂膏。则凡风毒流溢于外者,莫良于此。”
隋末唐初,药王孙思邈曾两次赴峨眉山采药,在大峨寺后山上发现一棵树上长很多黑果。
黑果下方,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尝之如蜜。
孙思邈又发现树枝条上有小虫(白蜡虫),小虫停留过的树条,不久后会“起雪”(就是蜡花)。最后,小虫变成蛾飞出。经药王反复试验,蜡花对治疗风毒有奇效,于是动员山民培养此虫。
唐代佛教盛行,峨眉山又是佛教名山,和尚就地取材,将白蜡制成蜡烛照明。
女贞结的果实叫女贞子,又叫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
《神农本草经》把药分为三品: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这女贞子,乃上品无毒妙药,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
《本草纲目》认为,女贞子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福屿路口,那棵女贞树的背后,是一片木棉树林,长年累月,也是默默无声。
明明现在还是仲春,因了木棉的簌簌落花,却给人一种暮春的寂寥感,与女贞树上澎湃的花事,形成鲜明的比照。是伤,也是美。
说什么有用无用?
很多时候,人类对于植物过于现实。
所有的草木,都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任凭绿肥红瘦,自由生长。木棉的落花,让你心绪起伏,怜惜光阴。而春风中的一棵女贞,则愉悦了你的眼睛,芬芳了一个平凡的日子。
这就够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