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幼课程故事春日精灵葡萄风信子

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129314.html

——葡萄风信子

中6班课程故事

缘起

一天,自然角突然传来一阵讨论声“这是什么植物”“之前好像没有这个植物”“我记得,这个之前好像在外面的,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原来,是上学期种植的葡萄风信子。放寒假时,依旧只能看到泥土,经过一个冬天以为它会被冻死,结果并没有,同时大家发现它还长出了绿色的叶子,一瞬间,孩子们产生了十万个为什么,既然如此感兴趣,那就研究一下吧!

JOURNEY

课程/脉络

初·相识

Acquaintance

Part01

认识葡萄风信子的种子

哇,好多大蒜,大蒜是臭臭的。

它摸起来有点滑滑的,可是它闻起来不臭呀,香香的。

我知道了,它应该是洋葱。

洋葱是紫色的,我们家里就有。

那会是什么?我知道了,是花,因为它闻起来香香的,花也是香香的。

没错,臻臻猜对了,它是一种花,叫葡萄风信子。

葡萄风信子的种子怎么长的像大蒜一样,白白的。

看,这里还有像胡须一样的根。上面还有绿绿的一根叶子。

它摸起来硬硬的,外面还有一层皮。里面也是白色的,摸起来滑滑的,这个皮摸起来有点粗糙。

幼儿对于葡萄风信子是陌生的,今天活动中,幼儿通过多感官探索葡萄风信子的种子,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进行感知,同时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并且能够耐心倾听,从而丰富了自我对于葡萄风信子种子的认知。不过在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将葡萄风信子的种子与大蒜和洋葱相混淆了,虽有一定的经验但是认识不全面。于是我提供了大蒜、洋葱以及葡萄风信子种子的实物,请孩子们实际观察比较,认识它们的特征,进行区分。

Part02

区分风信子种子、大蒜及洋葱

T:洋葱和大蒜与葡萄风信子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希宝:大蒜要比葡萄风信子大,而且这个上面也比风信子的种子要长。洋葱要比葡萄风信子的种子大很多很多,它是最大的,是紫色的,葡萄风信子是白色的,这个洋葱上面还有长长的柄。

童童:我发现这个大蒜有点扁扁的,像南瓜一样,葡萄风信子有点圆圆的,有点像我吃过的巧克力。大蒜外面也有一层皮,我想剥开来看看里面。

于是童童开始剥大蒜,恺恺的头凑在一旁

恺恺用手把鼻子捂住了并说到:“好臭呀,大蒜好臭呀,像脚丫子一样”。

童童却说:一点都不臭。

恺恺:大蒜是臭的,葡萄风信子是香的。

童童:看,大蒜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有点像橘子,可以剥出来,葡萄风信子可不行。

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等方式,感知了大蒜、洋葱及葡萄风信子各自的特征并进行区别,建构了新经验。使其知识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实现了深度学习。而孩子们的兴趣是本次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利支持,在兴趣的引导下,大家收获颇丰。

初·体验

Experience

Part01

种植葡萄风信子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大家便提议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种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瞧,孩子们遇到难题了。

“看,这个种子又出来了”宗宗说到。淇淇听到后用泥土将那个露出来的种子埋住,可不一会,之前埋住的种子又露出来了。“这样种种子不好种”宗宗说。淇淇想了想:“那怎么办”?

一旁的恒恒说:“你们可以把泥土拿一些出来,然后把种子放进去,最后再把泥土放上去就好了,我妈妈就是这么做的”。淇淇和宗宗采纳了恒恒的做法。

安安产生了种植的欲望并主动提出请求。获得机会后,安安开始接着种植葡萄风信子。“安安,你放的不对,刚刚老师说过这个尖尖的要放在上面,像这样。”馨馨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给安安看。安安照着馨馨的样子,将尖尖的一头朝着上面,将圆圆大大的一头放在泥土上。

“让我来放泥土吧”,馨馨先拿起小铲子将餐巾纸上的泥土抄起来放到花盆中,过了一会她放下了小铲子,改用手直接拿起泥土放到花盆中,边放边说着:“还是这样比较快”。

在种植过程中可看出孩子们拥有一定种植经验,但大多浅显,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活动。不过当遇问题后他们并没有忽略问题,而是能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是一种好的学习品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主动加入,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生活经验灵活运用与分享,合作互助,社会性能力获得发展,同时问题也得到解决。一些比较腼腆的孩子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请求,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意识,是本次活动的一大收获。种植过程中,有些孩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说明他们善于观察,掌握了葡萄风信子种植的正确方法。

Part02

养护葡萄风信子

我觉得应该多晒太阳,少浇水

童童

菡菡

不对,应该多浇水,少晒太阳

圆圆:到底谁是对的?

晨晨:那就问问老师。

为使信息更为准确,我们一起查阅了图书。

菡菡:我对了,就是要多浇水。

童童:可也不能浇很多水,花会受不了的。

师:现在你们了解了葡萄风信子的正确养护方式,可其他的小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办?

玮玮:那就告诉他们呀。

圆圆:可以画下来放在植物角给他们看。

大家觉得圆圆的提议很不错,采纳了她的建议。

孩子们拿来了纸和笔开始设计风信子的养护方法。“我觉得多浇水可以画一个很大的水壶”“我想分成4格来画”“看这是自动浇水的,这是除草的”……

观察过程中,幼儿对于同一问题拥有不同想法,产生冲突,提出质疑,从而形成了新的学习契机。面对观点冲突,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表达和碰撞机会。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我并不会否定幼儿的任何一个想法或是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选择鼓励他们尝试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孩子们虽然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但大家的作品却各不相同,一方面展现了幼儿的思考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他们能在共同的主题下,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Part03

观察葡萄风信子

.3.16发芽

朵朵:它长出来了。1、2、3……7,有7个。这个好高,这个好小,是宝宝。

蔓蔓:它长得绿绿的,摸起来硬硬的,还有点滑滑的。”

……

.3.19开花

今天小朋友惊喜地发现葡萄风信子开花了,紫色的小花像松果。在3月25日孩子们发现葡萄风信子由下而上开花的现象。开放的花朵像小灯笼,紫紫的,真好看!

.3.29盛开

焦焦:快来看,葡萄风信子的花全开了。

珂珂:难怪叫葡萄风信子,原来它长得像葡萄一样。

恺恺:这个是什么?

焦焦:我知道,这是蘑菇。

……

.4.2凋谢

今天孩子们发现葡萄风信子花朵由下而上凋谢的现象。到4月6日基本全部凋谢。凋谢的花看起来黄黄的、瘪瘪的。有小朋友提出花凋谢了还会再开吗?

对于葡萄风信子是否会再次开花的问题,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孩子认为不会了,因为花已死掉了,而有的孩子基于个人生活经验认为还会再开。经过大家的讨论及网络查找,孩子们获得了答案。葡萄风信子一年只会开一次花,不过如果照料的好,方法采用适宜,那么来年依旧可以再次开花。

很快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为什么刚刚种的葡萄风信子开花了,之前的没有开花呢?”

焦焦:可能冬天太冷了,它被冻坏了。

朵朵:可能太阳晒得不够多。

恺恺:可能是浇水太少了。

菡菡:可能被小虫子咬坏了。

……

孩子们亲历了葡萄风信子整个生长过程,感知其生长变化,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面对问题,他们能调动以往种植经验,大胆给予自己的想法。而他们的想法也不无道理,通过查找,孩子们发现原来葡萄风信子的种植与温度、光照、浇水量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当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后,孩子们很开心,获得成功感,这也有助于他们探索活动得深入开展。

Part04

测量葡萄风信子

前期准备

“它长得好高啊,到底有多高,我们可以量一量。”在日常观察活动中,葡萄风信子枝干的变化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他们想要了解葡萄风信子的高度,应如何测量?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于是我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

朵朵:我觉得可以用尺和体温计来测量。

珂珂:体温计是不可以的,体温计是用来量体温的。不过尺倒是可以的。

圆圆:我想出了4个东西,我觉得可以用尺、绳子、麻绳还有小刀。

焦焦:小刀不可以,太危险了

……

孩子们在介绍的过程中已经否定了一些想法,那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可以呢?为此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在所有选项中选出了他们认为可采纳的方法。

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有些荒诞好笑,但我知道这都是他们开动脑筋或是依据生活经验想出来的,我们不可直接否定,想反,应对于他们乐于动脑,大胆表述的做法给予一定肯定。剩下的工具都可行吗?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这些工具的效果,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请他们收集工具,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测量活动

如何用尺子来测量?

"把尺子插泥土里呗,我来插"

"不对,不对,这个数字不能插进泥土里,不然就不准了,只能插这么多"

"可是,这样就插不进去了"

"我需要一些胶带"

焦焦拿了一些胶带给珂珂,将尺固定好后珂珂选了一根葡萄风信子开始测量并做上标记,可当珂珂将手从尺上拿开后,尺有点往下掉且歪了。珂珂将它重新弄好,不小心碰到了刚刚标记的地方,记号笔迹被擦掉了。记号笔迹一碰就掉,我们就不知道葡萄风信子的高度了,而且尺也放不牢,于是他们认为尺不适合现在的测量活动并提议换工具。

“老师,我觉得这个可以,它硬硬的,我们可以把它变得和尺一样,画上这样的线。”

“那我们插进去要看这边的线吗?”

“不用了,这个没有数字,直接插进去就好了。”

再次测量

“应该是在这里”辰辰指着测量尺说到。“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在这里,像这样。”珂珂反驳到。“就是在这里,你看这样比过去就一样高的”辰辰再次说到。珂珂拿起一根葡萄风信子的叶子,将叶子拿到测量尺旁边,和测量尺相比“这样才是对的,量出来的比较准确”。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以及对于我的询问,最终采用了珂珂的方法进行测量。孩子们在对应的框中画上了颜色,标记他们选中叶子当前的高度。

面对测量,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对有错,这是他们能力差异的一种体现。测量风信子高度过程中,幼儿产生冲突,最终倾听与接受他人的方法,一方面说明幼儿获得成长,另一方面体现出在一个集体的学习探索环境中,孩子们不仅仅会受到老师的引导与支持,同时也会受到同伴的启发。大家的思维相互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就如孩子们动手动脑找到替换材料,掌握了测量的正确方法等。

发现问题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用硬纸板做测量尺也不是一个好办法,由于浇水的缘故,测量尺的底部烂掉了并开始倒下来,于是孩子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材料。这次他们要找一个不怕水的东西,很快就有小朋友提出可以用木板,这个材料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新的测量尺诞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木板测量尺没出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测量尺的材料。这也是他们经验不断升华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考不断深入、细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xinzia.com/fzzq/8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